感觉写完 Mountain3 没多久,ddHiFi 的新款小尾巴这就出来了?emmmmm 不过对比 Mountain3 的形态来说, TC44Pro Eye3 似乎才是我们日常眼中正经小尾巴的样子啊!按你胃,这次就简单的锐评一下 Eye3 吧……
从形态上来说 Mountain3 更像是一个接插件,当然这个系列的特点就是精致、好用好看,但对于小尾巴的可玩性来说会差了一点,比如换线、或者一些相应的设置等等;而 Eye 这个系列同样也来到了三代目,甚至我发现还库存了一个没拆的 Eye2,不过也只有 Eye3这个形态更像是正经的小尾巴,有按键、可换线……
Mountain3 使用的两颗 43198,而 Eye3 使用的是两颗 43198+两颗SGM8262-2大功率版,一下把 4.4 平衡口的输出功率给干到了510mW,并且还拥有极其出色的动态范围和 T+N 参数。
抛开连接线的前提下,在尺寸大小上 Eye3 对比 Mountain3我个人感觉是伯仲之间,一个更细长,一个更厚更宽。这次的设计语言非常统一,首先是玫瑰金色的应用,然后是机身两侧的开槽,都和 Mountain3 相呼应,应该是三代目共有的一些设计特点。
TC44Pro Eye3增加了 3 个按键和两颗指示灯,机身正面的音量+-键有点村上隆 x LV 的感觉,新增的那可 Gain 键才是关键,启动后机身背后的 Gain 灯会亮起,最高输出功率 510mW 才能解锁,毕竟有了音量键搭配手机满音量开独占才能玩得更彻底。(不得不说我现在神烦小米的 USB 设置,每次插入小尾巴都是默认小米音效,简直 MMP)。
最近一直很喜欢用 Mountain3 当做评测的参考前端,一方面是确实方便,另外就是 Mountain3 的声音很有质感,能更轻易的分辨一些塞子在中频的优缺点;Eye3 的声音相对的在低频下潜深度和质感上一耳朵把 Mountain3 给干了,这还是在没开 Gain 的前提下,而中频部分相对 Mountain3 会更立体一些,最直观的就是人声的质感表现会弱一点点,但整体却更加饱满……
Eye3 的高频饱满扎实,管弦乐都有直冲天灵盖的高频延伸,细节充沛却毫不刺激,适当的泛音也丰满了高频部分的听感,我还想到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形容词:细腻。这个小尾巴的高频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,比 Mountain3 来得更加高级!
中频就不需要过多的去描述了,非常的稳,同时也有一定的润泽度加入,无论是器乐还是人声都不会显得素或是生硬……
低频真的绝绝子:够劲!下潜的深度能到你的喉结(如果有),本身的瞬态响应足够,但极低频的蓬松感加持又能带来非常出色的包围感,结合低频本身就是一种连续、顺滑的感 jio(我居然对低频用这种形容词,简直有毒!)
至于声场的形态,讲道理我觉得 Eye3 相对的更凝实一些,横向声场不如 Mountain3 打得那么开,但纵向的延伸会更好一些,人声的距离感也会相对的远那么一点。
Eye3 标配的是 TC03系列线材,目前已知的有 3 个版本,TC03SS 双直头、TC03SL 直弯、TC03LL 弯弯。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是双直和直弯更适合 Eye3 搭配手机使用,当然弯弯的这种头更适合带磁吸的大尾巴……
Comet 系列发布了,那我还是必须聊聊搭配 TC19CC的 声音,最明显的提升就是横向声场、两端延伸。高频往上拔得更高、泛音更多,低频下潜更深、极低频的弥散会增加一定的空气感。横向声场对比 TC03 系列会撑得更开,边际感改变尤为明显,纵向的差异不算太大。人声的口型会被放大,同时细节更清晰。(晚点我单独开坑聊聊这条线,我还在等长线版放台机上试试)
到做选择题的时候了,如果你更多的是随手一摸就用,主打就是随身听个响,那么不纠结 Mountain3 已经足够了;但如果你想要折腾一下,或者随身想搞一下不太难搞的大耳或是高阻的耳塞,又想折腾一下线材,那么 Eye3 绝对是一个超值的选择!
最后:这玩意儿发热!
附:这篇评测文章出处为:点击查看
原文作者:LOMO胖纸